中国文明网主站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文明海宁聚焦
浙江海宁:村书记引进新产业 将“养猪”村打造为“网红”村
发表时间:2022 06-29    来源: 海宁文明网

提起袁花镇长啸村,人们想到的是集中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又是远近有名的网红旅游村,然而过去的长啸村却是一个养猪专业村,产业结构单一,村容村貌脏乱差,如何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蝶变跃升?村党委班子带领全村3900多名村民,在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这些天,长啸村党委书记许国初行动不便,可村里工作一天不能耽搁,他每天就拄着拐杖坚持上班。听说村里康脉农业科技公司桑黄丰收,他就赶了过去。

这家公司是他年前从长安镇老盐仓引进的,这是公司落户长啸村后培育出的第一茬桑黄。走进恒温恒湿培育室,一支支菌棒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桑黄,他很是欣慰。

“现在有40名村民在这里上班。”公司董事长郁国初说,“我们会适当放一些利润给他们,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产业引进以后,厂房也好,服务也好,我们都已经落实下去了。通过一到三年努力,我们把桑黄产业做到产量将近50吨左右,产值达到将近3个亿,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许国初说。

长啸村有17户低收入家庭,村里为每户人家发放2000元生活兜底,有11户人家实现了就业。

在长啸村,桑黄继食用菌、光伏、乡村旅游产业之后,成为村民增收的后起之秀。长啸村原先是生猪养殖专业村,2015年,全村生猪散养全部腾退,如何带领村民迅速转型,走出一条新的致富路子?成了摆在村党委班子面前最需要破解的难题。长啸村有157名党员,关键的时候,党员要发挥作用。村党委下设5个网格党支部,开始了支部抓产业的探索,每个支部落实包抓一个强村产业项目,5个产业项目分别是食用菌、光伏、乡村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共同富裕。

90后党员庞敏燕是村党委委员,同时也是村兴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们支部包抓的食用菌产业,经过7年持续包抓,建成了全国首个“农光互补”基地,面积107亩,有食用菌大棚71座,年培育菌菇180万棒,产值超过1200万元。

“基地有7家种植户,现在也处于采摘高峰期,所以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名村民在这里打工挣钱。”庞敏燕说。

“农光互补”基地,实现了棚下种菇,棚上发电,去年,村里又在“零碳”公园铺设了131块光伏板,这样下来,村里光伏一年可发700万度电,实现收入近700万元。

发挥党员作用,层层夯实责任,促进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在长啸村,迸发出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不仅仅是“农光互补”项目,如今,村里建成了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变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获2021年度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考核一等奖。在村党委带领下,长啸村还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省级善治村、嘉兴市基层党建先锋村等称号。2021年,长啸村村级集体收入44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6万元。

“特别是要发挥好年轻党员的作用,村里产业发展我们一直抓得比较紧,每个礼拜开一次例会,内容就是抓产业的发展。”许国初说,“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的产业正做强做大,正带领老百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了产业以后,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长啸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大变样。”

责任编辑:卜 梦斐

浙ICP备09092972号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明办主办 技术支持:海宁新闻网
办公地址: 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行政中心一号楼 E-mail:hnwmb20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