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主站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礼堂
内外兼修树精神文化地标!海宁文化礼堂风光好
发表时间:2024 01-29    来源: 海宁文明网

在海宁,一座座镶嵌于村野间的文化礼堂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勾勒出了千姿百态、特色鲜明的文化脉络,不仅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今日,推出《走进文化礼堂,感受潮城魅力》系列报道第三期,一起从产业、生活、环境、人文等视角感受潮城文化礼堂的魅力。

文化礼堂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的家园,不仅需要齐全的“硬件”设施架起“筋骨”,也需要丰富的“软件”服务充实“血肉”。

近年来,海宁坚持以内外兼修为抓手,持续打好“建好、管好、用好”文化礼堂的组合拳,树起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地标。

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安镇兴城村和盐官镇城北村看看这两个村的文化礼堂有着怎样的风采吧!

兴城村

“文化礼堂+景区” 阵地多元活力足

匠人工坊内,篾条在非遗传承人俞付坤手中上下翻飞;美洋洋大讲堂里,党员群众围坐一堂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数字文旅馆中,游客通过数字投影和雷达技术实现人与场馆互动……眼下的兴城村,文化礼堂与一街之隔的美洋洋乡村文旅综合体有机结合,在构成的层次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中,上演着文旅交融的生动场景。

时光倒回10多年前,兴城村在村里的新社区附近建起了第一个文化礼堂,这幢两层的建筑内,还包含了一个家宴中心。后来随着新社区的不断壮大,原本有限的文化空间逐渐显现出局限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旺盛的文体活动需求。

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几年前,兴城村在以乡村旅游发展为纽带,盘活全村资源时,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把文化礼堂搬到了景区附近,充分利用景区资源扩充文化阵地,不仅解决了村里学习休闲、娱乐健身场地受限的难题,更筑牢了村民的“精神粮仓”。

如今,兴城村文化礼堂除了原有的运河讲堂、文化长廊、舞蹈室、礼堂书屋、道具室、书画室、少儿之家等多个功能模块外,还拥有乡村大舞台、灯光篮球场、百姓健身房、名师工作室、数字文化馆等功能场所。一个个文化空间点缀在风景秀丽的美洋洋乡村文旅综合体中,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有了安身之所。

在对文化礼堂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兴城村也在提升礼堂活力上下足了功夫。不仅组建起了秧歌、广场舞、书画、乒乓球、篮球、象棋、门球、足球、腰鼓、自行车这10支基层文化队伍,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参加比赛演出,还建设了一支超百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结合网格服务延伸文化服务触角,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入户宣传、协办晚会等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村里不可或缺的文化“主力军”。

与此同时,兴城村还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特色文化传承相结合,打出了“乡村文旅”和“青少年研学”两张文化名片。

在景区中融入独具本土特色的“湖羊文化”“竹编文化”和“农耕文化”;吸引茶艺师、劳模、竹编匠人、陶艺师、农科院研究员等人才,一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把竹编、挖藕、捉鱼、农耕、收割、打稻谷等传统劳动纳入研学课程;举办耕读夏令营、干塘节、开镰节、挖藕节、农民丰收季等一系列的特色活动……一系列举措让本土特色文化在游玩中得到传承,也让文化礼堂成了兴城村独具辨识度的精神文化地标。

城北村

文化礼堂蝶变升级 “蔬香”浓郁人气旺

从曾经的“门前冷落车马稀”,到如今的人气满满、活力十足……近年来,城北村文化礼堂发生的精彩蝶变,不仅充实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更促进了本地特色文化的回归,文化礼堂也逐步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精神文化地标。

“以前办活动,不管怎么发动,前来参与的村民屈指可数。现在不仅本村村民参与热情高涨,连周边村的村民也赶着过来凑热闹,我们文化礼堂的人气一下子飙升。”城北村工作人员的一句话,道出了村里文化礼堂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此前,村里的老文化礼堂建在原城北小学教学楼里。10多年使用下来,老百姓对文化阵地的“硬需求”有了更高期待,这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校舍场地有限,设施也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露。再加上老文化礼堂位于城北村的最西面,周边农宅少,来文化礼堂的村民就更加稀少了。尽管村里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但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

2021年,恰逢低散乱企业腾退,位于村中心地带的一处厂房处于闲置状态。此时,村里顺应群众需求,积极争取这一难得的机会,通过申报、审批等流程后,把腾退厂房改造成了文化礼堂等公共服务用地,将整体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新礼堂

▲老礼堂

走进现在的文化礼堂,既现代又气派,俨然成了村里的“颜值担当”。据介绍,此前的文化礼堂室内外面积加起来只有1200平方米,如今不仅面积翻了几倍,功能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文化礼堂、有礼讲堂、电子阅览室、百姓健身房、礼堂书屋、村史馆、居家养老室、儿童游乐室、舞蹈排练室、道具化妆室……不论老人还是孩童,在文化礼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改造过程中,文化礼堂还加装了电子门禁系统,村民注册后刷脸就能进入。从前门可罗雀的文化礼堂,现在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地”,最多的时候一晚上就有200多人次前来文化礼堂开展休闲文体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这座文化礼堂不仅承载着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凝聚着城北村浓浓的“蔬香”文化特色。作为海宁市千亩无公害蔬菜村,城北村是远近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因此在礼堂建设过程中,城北村创新打造了村史馆、农业科普馆等场所,充分植入本村特色农业文化。

除了完善文化“硬件”设施外,城北村也在提升文化“软件”服务上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小小农人”系列农耕文化体验活动、“盐官汪菜”开坛节、农业专家进礼堂传技术……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正在不断擦亮城北村“蔬香”文化这张金字招牌。

从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到“建管用育”一体化推进;从倾向供给文化服务,到群众主动投入礼堂建设、传承特色本土文化……这些风光无限的文化礼堂,不仅提升了海宁乡村的“颜值”,更提升了乡村的“气质”,重塑了乡村之魂。

 

责任编辑:张 雨云

浙ICP备09092972号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明办主办 技术支持:海宁新闻网
办公地址: 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行政中心一号楼 E-mail:hnwmb2011@163.com